找到相关内容324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宗喀巴《现观庄严论金鬘疏》“教授修行及诸谛”释义

    》、《阿毗达摩集论》、《庄严经论释》、《八千颂略义》和《具足清净释》(等唯识论典)中,都解释成“十种散乱分别的对治”。而且这些论释中所谓的“(对治)所遮”,《八千颂略义》说:“故说应如佛,不见有菩提,...

    释如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03465005.html
  • 论南北朝的佛典翻译

    人物史传,也有介绍印度外道的著作,范围广泛。对佛教义学发生作用大的,主要有:  世亲著《阿毗达摩俱舍释论》22卷,这是小乘新有部的代表作。它吸取经部思想,用“四谛”说重新组织有部的传统主张。,结构严密,...促进了佛教史学的发展。围绕佛教的传播还译传了其它一些著作,如真谛译的数论师名著《金七十论》、达摩流支译的《婆罗门天文》(已佚),以及攘那跋陀罗泽的介绍印度多方面学问的《五明论》(指声论、医方论、工巧论、...

    杜继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84666098.html
  • 汉传佛教中的五位大菩萨

    《分别瑜伽论》,显观行说,未传我国。三、《大乘庄严论》,庄严大乘,十卷,波罗颇密多罗译。四、《辩中边论》,显主法相,三卷,玄奘译。五、《金刚般若经论》,显实相说,一卷,达摩笈多译。五论立义,罄无不尽。  传承弥勒学说,有无著、世亲兄弟。无著造有《显扬圣教论》,《大乘阿毗达摩集论》《摄大乘论》等。世亲造有《摄大乘论释》,《十地经论》,《唯识三十颂》,《唯识二十颂》等。世亲之后,又有护法,安慧等十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0066516.html
  • 内院佛学五科讲习纲要讲记

    学者,无人理会,终不得其解,此大、小分歧之由也。 一以微苦(微烦恼)所依之身为依,身灭为无余依。 一以一切法所依之心为依,转依为无余依。是以涅槃学终非小道人所得知也。二、《阿毗达摩俱舍论颂》,此书系从《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3066678.html
  • 《唯识学种子理论探析》

    种子生现行的因果”,第八识为因,七转识为是果,赖耶能藏之义,正是于此。所生的,能熏的,是七转识诸法即“现行熏种子的因果”,七转识为因,第八识是果,赖耶所藏之义,正是于此。《阿毗达摩经》云:   诸法于...

    理证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5767417.html
  • 殊胜菩提心

      修悲的次第,与修慈相同,先愿亲者离苦,再愿中庸离苦,后愿怨仇离苦,最后是一切有情。  修怨仇离苦得乐,均要先修平等舍,否则不能生起。这样按照次第一一修习,是莲花戒根据《阿毗达摩》所教授的,非常重要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5268010.html
  • 王恩洋:唯识通论

    大教,各于自乘文义行果生巧便智,断烦恼障,伏诸盖缠,修自分善,得自乘果,出双界诸恶趣故。是知此宗教义普被三乘,群经大义无不备明,未可以何宗赅摄也。虽然,深密楞伽阿毗达摩华严经等此宗特崇,求其与小乘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0968365.html
  • 妙法莲华经字词注释(2)

    行(梵语修多罗又译契经)、重颂(梵语祗夜)、孤起(梵语伽陀)、譬喻(梵语阿波陀那)、因缘(梵 语尼部那)、无问自说(梵语优陀那)、本生(梵语阇多伽)、本事(梵语伊帝目多)、未曾有(梵语阿毗达摩)、方广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82969033.html
  • 唯识与四缘十因之研究

    阿毗达摩杂集论在九增上中除去任  持、引发、俱有三增上,约风轮有情心心所分配外,余六增  上则均二十二根之违顺用也。何谓二十二根?云何是根之体  性及违顺之势用耶?谓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男、女、命、 ...

    雨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971202.html
  • 色业处

    ,是一种可由舌识或意识认知的目标,所以必须看舌净色和有分意界两者。  《阿毗达摩论注》中提到:sabbopi panessapabhedo manodvarika javaneyeva labhati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285473625.html